日日之器:與器皿相遇、交往的方法
作者: 祥見知生
出版社:大藝出版
透過這本書,我感受到作者的愛物之情,
在她筆下每個食器似乎都充滿生命,被當作是家裡的一份子珍惜對待。
聽說日本習慣家庭裡每個人都有一只專屬的碗,
食器就像生命的綻放,隨著與家人相處時間的增長,
會留下獨特的面貌,跟皮革一樣越用越有味道,越來越有個性。
日本陶藝家 深田容子 說到:
「土鍋也好、一般器皿也好,大家都不知道器皿是要透過使用來培養的,
就像牛皮長期使用會變成蜜蠟色,但是一般人都不知道器皿使用之後
也是會變化的。...我也希望大家使用我的作品,實際感受器皿越養
越漂亮,會開始散發光澤的過程,而更加喜歡,想多使用它們。」
這個概念或許對於許多"食器迷"來說,
是再基本不過的道理,但是對於我這個初階食器迷來說,
這像是一本引領我進入食器大千世界的入門好書。
陶藝家 尾形篤 說到:
「我現在終於了解作品是會說話的。一道曲線、碗口的線條,
這些簡單又不引人注意的小地方其實會顯示創作者的個性、
想法甚至是人生關。最近我終於可以從至今單純覺得美麗
的器皿領會到創作者的意識了,尤其是食器,特別容易展
現創作者的態度。」
不管是手捏陶還是轆轤(手拉坯),如果事先沒有構思,
做出來的東西真的會四不像,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。
現在正在學轆轤的我,對於以手掌與手指為妙的些許變化,
就能創造出無數的動人曲線,感到無限新奇與感動。
特別是器皿,每個弧度構思都像是創作者的愛心便利貼,
貼心叮嚀使用者這個小小的弧度、圓滑的線條,
可以使生活過得更舒適、更幸福。
漸漸體悟尾形篤話中的意思,不敢說完全得懂了,
旅程的起點才正要開始。
書中介紹不少日本陶藝家作品,在此做了一點整理,
分享給同為食器迷的你。
住在日本高知縣谷相的小野哲平,在環山圍繞的自然環境理生活、創作。
小野哲平的作品充分表現泥土自然的況味,多以柴燒燒製而成,
是充滿純樸真誠的生活器皿。
日本畫家村田茂樹之子,在陶瓷器界享有盛名。
村田森創作的染付盤充滿童趣的小動物圖案非常可愛有趣,
我個人很喜歡。此外村田森還有很出色的仿古伊萬里與陰刻陽刻作品。
(染付,是日本陶瓷界對青花瓷器的稱呼。用青料進行色繪曰“染”;
付,即紋飾。染付即用青料色繪紋飾。- 百度百科)
(伊萬里燒”(瓷器)產於佐賀縣有田町。生產後因從伊萬里港裝運出貨
至各地而得名。又因出產燒製地在有田而又被稱為“有田燒”。...
制品分為三個大類:色彩豐富、豪華豔麗的“古伊萬里”;白瓷質地、
朱紅色的“柿右衛門”;描線細膩的“鍋島”。1977年,
“伊萬里燒”瓷器被指 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。-出自 伊萬里(燒)或有田燒)
書裡面還有介紹很多陶藝家的作品,留給你在書中尋寶瞜!
最後分享有田燒繪製過程的影片,希望你們喜歡!